搭公車都困難…偏鄉長輩四處走走,是為了被記得

搭公車都困難…偏鄉長輩四處走走,是為了被記得

终结未来人

大甲媽祖遶境4月5日起駕 台鐵加班車21日起開放訂票

臺西村地處偏遠,公車顯然是其中最關鍵的移動設施。 圖/shutterstock

歐盟左派領導人:是時候透過談判終結俄烏戰爭

「移動」成爲高齡者的共同挑戰

儘管每位高齡者的身體條件不一,所面臨的艱辛自不相同,然而歸諸於身體機能退化帶來的移動性限制,則是臺西村高齡者共同深刻體會的老化面向。

事實上,臺西村高齡者的移動方式,延伸而言是移動倫理的探討。移動系統(mobile system)的組成,包括基礎設施與各種科技物的物質安排,牽涉了複雜的物的參與、社會關係與實踐。

臺西村地處偏遠,公車顯然是其中最關鍵的移動設施,疫情下的班次調整,使高齡者的生活安排發生了變化,他們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時間投入、事項安排與替代方案。像米仔這樣難以出行的高齡者,她的相關需求得仰靠金錢支用或兒女支援。移動課題顯然在社會的制度設計不足之下,成爲一項私人必須自行調整、自我解決的課題。

爲什麼這些不便於行者的日常移動需要,沒有納入公共討論,擬出適切的方案?

這些差異的移動圖景,指出了人類社會中權力、權利與資源分配的不平等,位處邊緣的高齡者如何移動至他方獲取生活所需,是一項嚴肅的政治性課題。在進行相關政策設計時,不應將高齡不便於行者視爲「異常者」,而必須將移動作爲人類的基本權利,考量到所有狀況的需要,將其視爲普遍經驗,並且體認:「每個人都是仰賴公共領域的環境才能順利移動。」

長輩們的「四處走走」 爲了找到社羣安全感與支持

另一方面,移動也是一種產生關係的方式(a way of relating),人們透過穿梭在各個地方之間,串連起關係與意義網絡。因而,移動的限制,不僅使高齡者難以滿足自身的日常機能,還令他們無法參與村內的社交網絡、被排除於羣體之外。

新开源新老董事长“内斗”谁胜出?

長輩們的「四處走走」,爲了找到社羣安全感與支持。 圖/shutterstock

重生之足球神话 小说

鄉下地方常被視作人際關係稠密的場所,人們想像高齡者在熟悉的鄉間度過晚年,也總是語帶慶幸:「幸好他們(高齡者)還有人在身邊互相照顧,還可以四處走走。」在身體機能運作如常的狀態下,長期培養的夥伴與鄰里關係,確實能爲高齡者的日常穿針引線,在交換食物、幫忙簡單勞務與三兩言談裡獲得社羣的安全感與支持。然而,社交生活仍須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,必須透過勞動、採買、祭儀等方式現身於公共場合,因此,移動能力受限者便可能逐漸從原有的人際網絡中脫落,消失在公衆視野。

就算不能出門……,口耳相傳就能被莊內人牢牢記着

秀兒 小說

樹仔、全仔與米仔等人,各自有程度輕重不一的身體狀況,也因個性、習慣而開拓出不同的生活模式。老化是漸進式的過程,病痛的症狀既普遍、又零碎,似乎難以歸納爲單一現象,但環繞其中的課題無非是日常生活的打理、以及人如何參與在集體裡,這些在在都攸關老者的生活品質與自我認同。其中關鍵的環節在於移動的條件,移動提供人們互動的機會,是人們彼此之間交織關聯、穿梭往來的線路基礎。

黑模

不再出去走動的米仔,以及其他同樣閉鎖家中的高齡者,在自己「本應在場、而不在場」的情境中,與社羣產生距離感。米仔如今對莊內事已一知半解,無法到處走動蒐集信息、交換感情,隨着移動範圍逐漸限縮在自家區域,構築米仔內在世界的一部分,也靜悄悄地崩落了。

幸而,只要仍被衆人惦記、關心,關係即有存續可能。莊內人長久維繫的交情,並不因一方身體受限而硬生切斷。米仔過去長年的勞動生涯中,累積了不少好夥伴。除了雀仔,米仔的幾個交好夥伴偶爾也會登門拜訪。透過她們的眼耳口鼻,米仔也能夠了解外面發生了什麼事。

用話語和關心替代移動,建立起高齡者的網絡

輝達GTC新品B100、GB200亮相 法人看好鴻海、華碩等受惠

本文摘自:《留下來的人》。 圖/遊擊文化提供

在高齡者失去主動連結的能力以後,替代性的移動線路打造,成爲高齡者能否持續參與社會的重要課題。每每當我坐在一旁,聽着老人家談天說地一下午,從誰誰誰現在情況怎麼樣、最近哪塊田發生了什麼事,到誰去世了、年輕和誰做工時實在很氣他的作爲……等等五花八門的閒碎事件。看見他們逐漸從抑鬱轉爲舒展,便忍不住想:人們需要的,只不過是在對話中能感到自己的存在而已。

“JayMe”:周杰伦杭州站演唱会抢票活动延期

在這些互動往來中,彼此熟知的情境、人物與地方,通通可爲話題,幾十年的交情成爲堅實的對話基礎,幾人之間不斷來回確認彼此還在意的事、還關心的人。在只有同年代共艱苦過才能意會的情境裡,空氣中流轉的氛圍與他們單獨向我解釋時的狀態,截然不同,他們在言詞的拋接中肯認了彼此的存在。

Take action!加入《倡議+》

麻辣烫爆红提前旅游旺季? 甘肃天水单日逾7万省外游客